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基礎,也是農民增收致富最重要的支撐。今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如何讓“農”字號產業“旺”起來?關鍵是用好一方水土,開發鄉土資源。為了著力打造“臨淮漁味 味美泗洪”地標美食品牌,深度挖掘鄉土美食文化,帶動泗洪旅游餐飲消費熱情,推動鄉村產業全面發展,由泗洪縣人民政府和江蘇省餐飲行業協會聯合主辦的“中國·泗洪‘臨淮漁味 味美泗洪’”南京推介會3月21日順利舉行。
設立主題宴展、農產品特色展區
打造“臨淮漁味 味美泗洪”鄉土美食
鮮美的魚肉蘸著濃郁的湯汁,讓人垂涎的尺半強鮮香味撲鼻而來;伴著蔥姜的帶刺魚丸,一口咬下去既鮮嫩又口感豐富;與眾不同的菱角秧包子,吃到的是大自然的味道……世代生活在泗洪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獲得了諸多自然的饋贈,在匠人的精心烹調下,又變成一道道洪澤湖畔美味佳肴。在推介會現場,由芡實梗燒鰱魚、酒糟青魚塊、金玉尺半強等漁家菜組合的泗洪·臨淮十味以及鹵水老豆腐、生炒鼎湖蔬、荷香酒糟蟹、姜汁燉水魚組成的泗洪·臨淮漁宴進行了現場品鑒。同時,“蟹園”牌泗洪大米、泗洪大閘蟹、泗洪小龍蝦、洪澤湖芡實、洪澤湖蓮子等具有地方特色的農副產品以及“臨淮漁味 味美泗洪”部分預制菜也在現場展出。
泗洪境內河湖縱橫、水綠交融,坐擁洪澤湖40%的水面,擁有 75 萬畝原生濕地的國家級洪澤湖濕地自然保護區和含鍶量華東第一的濕地森林溫泉,被譽為“華東綠肺”“江蘇綠心”。作為全國首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之一,近年來泗洪縣聚焦打通“兩山”轉化通道,圍繞“吃、住、行、游、購、娛”六要素,系統推進全域旅游發展,2022年累計接待游客近800萬人次,“濕地之都、水韻泗洪”的品牌持續擦亮。
政府“搭臺”多方參與
共同守護、傳承舌尖上的漁家味道
除了美食品鑒,泗洪縣臨淮鎮人民政府與匯通達網絡股份有限公司在現場簽訂美食推廣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著力打造“臨淮漁味 味美泗洪”品牌創新中心及產品供應鏈中心。同時,為推動泗洪美食由分散走向整體、由單打獨斗走向合作共贏,持續釋放泗洪美食的經濟效益,泗洪縣人民政府聯合江蘇省餐飲行業協會共建“臨淮漁味 味美泗洪”產業研發中心,打造“臨淮漁味 味美泗洪”預制菜體驗新平臺。
到泗洪游玩,品嘗“臨淮漁味”將成為游客的必選方式。在活動現場,南京市江蘇恒妤餐飲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南京市晶彩軒、泗洪縣宏源國際大酒店、泗洪縣開元名庭大酒店、臨淮鎮碧月湖飯店和半城鎮沙家浜大酒店6家餐飲企業作為首批“臨淮漁味 味美泗洪”品牌店進行了授牌儀式,讓游客們無論是在南京還是臨淮當地,都可以品嘗到正宗的漁家味道。
在主旨分享環節中,江蘇省餐飲行業協會會長于學榮表示,臨淮漁味以其鮮明的地域性、文化性、美味性、創新性,深受消費者歡迎。臨淮漁味,美在自然的饋贈,美在獨特的烹飪技藝,美在不斷創新。打造“臨淮漁味”品牌,要在傳統味道基礎上研發出符合市場需求商務版的“臨淮漁宴”和家常版的“臨淮十味”。要推進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推出一批傳統與創新相結合、菜點與文化相呼應、美器與美食相搭配的展示和品鑒菜品,助力臨淮漁味的提檔升級。
作為交匯點新聞客戶端2022年重磅推出的新媒體策劃欄目——《我們的好時節》,其中一期就在臨淮拍攝。該欄目主創人員、交匯點互動評論部主任劉海琴說,在古汴河(通濟渠)上的那段土灶大鍋飯一直回味無窮。臨淮鎮三面環水,流淌了1400年的古汴河穿鎮而過,匯入洪澤湖。夕陽西下,古運河邊架起大灶,船娘煮起延續千年的湖鮮,在鏡頭中,歷史仿佛在這里交錯,上演了新時代的《汴河懷古》。只有了解歷史,才能真正明白所有看到聞到、吃到、 聽到的一切是經過怎樣的磨礪和潤滑。獨有的一方水土和歷史積淀,給臨淮的美食增加了一份文化底蘊和歷史厚重感。
圍繞“提升區域中心城市能級”
泗洪將突出發展優勢產業,致力建設地標美食之都
臨淮鎮只是泗洪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泗洪是中國螃蟹之鄉、中國水產百強縣,出產的大閘蟹被譽為“中國最干凈的螃蟹”,以其 “色艷、膏肥、肉香、微甜”的內在品質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大湖好水釀好酒,泗洪是“世界三大濕地名酒產區”之一,被聯合國糧農組織命名為“最具天然釀酒環境和自然酒的起源地”,境內的雙溝酒是“中國十大名酒”。
此外,8000多年的蘇米也誕生于泗洪,國內最大的碧根果生產基地坐落于泗洪,米蟹蝦豬果菜構成了泗洪優質生態農產品的鮮明群鏈。按照“產業規?;?、農旅一體化”發展思路,通過系統打造“新時代魚米之鄉”,泗洪縣建成高標準農田134萬畝、占耕地面積達67.2%;泗洪縣生豬全產業鏈入選“全國農業全產業鏈典型縣”;河蟹出口量連續17年位居全省縣級第一……
產業興則農村興,農村興則國家旺。未來,泗洪縣將圍繞“提升區域中心城市能級”重大使命,突出發展文化旅游、商貿物流、特色